top of page

擁抱內心的恐懼

死亡一直是人們避諱的話題,面對死亡的可能來臨往往呈現恐懼、不安的情緒。然而,死亡是人生不能避免的終結,故此,我們逃避不了面對死亡所伴隨的恐懼。學習以積極、建設性的態度來面對死亡,以及因死亡而牽起的恐懼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課題,而我們卻往往不了解人對死亡的意識其實始於我們的童年時期。我們可以藉此教育幫助我們的孩子了解生命的完結是有它在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而更能體會生命本身的存在價值。

當非典型肺炎爆發之時,我家也發生了一件不尋常的事。我們發現在家中浴室內的浴缸去水口,竟然生長出一棵大約兩吋高的小豆苗,它堅強的屹立著,並開展兩片幼嫩的葉子。我們小心翼翼的將它連根拔起,再放進泥土裏讓它繼續成長。如此幼小的生命竟然可以在這頑劣的環境掙扎求存,真讓我對生命再次掀起一份肅然起敬的心情。無奈,小豆苗的生命雖然強,但卻是短促,多災多難的它終於都枯萎了,女兒將它埋在泥土裏,每天悼念著它。小豆苗的出現以至消逝,給女兒上了寶貴的一課,讓她體味生命的本質。

在這段非典型的停課期間,女兒不時都對我說:「我好驚。」起初,她害怕的對象仍是具體、實在的,例如怕染病、怕以後不能再上學等等。但後來她覺得自己的害怕已經無以名之,也不知如何面對,就只懂得說:「我好驚。」我回應女兒:「妳害怕自己驚的感覺,對嗎?」「是呀!驚的時候,真不好受,心口悶着,很不舒服。」說罷,她看來輕鬆多了。我知道只有七歲的女兒也要面對自己生命的脆弱,面對生命的無常,面對自己的恐懼和無助。我並不能拿走她這份存在的感覺,我只能引導她好好和它共處。

女兒仍然間中對我說:「我又好驚。」我則回答:「妳的驚又來了,讓我們跟它打個招呼。你好嗎?請找個舒適的位置安坐罷!」女兒輕撫自己的心口,嘗一嘗這邀請的滋味,再對我說:「它現在乖乖的坐着,我也覺得舒服很多了。」我希望可以讓女兒在這個心路歷程中,慢慢體會我們這份無名的恐懼是我們不能逃避的,因為我們越想逃避,它就越找機會出現,我們也會越恐懼,我們只能讓它隨著我們的成長而演變,能夠與它相安無礙地相處,我們便能更積極、踏實的生活眼前的每一天。

每天在輔導室裏,我和不同的人一同經歷不少恐懼,怕疾病、怕離異、怕失去……歸根究底,大家都是害怕面對生命的侷限性和未知性,作為一位輔導員,我須不斷反省自己有多大的勇氣和能耐,與大家一齊擁抱這份內心的恐懼,我知道這是一個畢生的歷程,我願與所有同行者(包括輔導員、受導者、孩子的父母)互勉互勵。

原載於《橋》季刊84期,二零零三年九月。

Featured Posts
!
Widget Didn’t Load
Check your internet and refresh this page.
If that doesn’t work, contact u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Classic
  • Twitter Classic
  • Google Classic
bottom of page